武则天究竟是山西人还是四川人?为何大伙儿都争名人出生地?
武德八年(625年)前,武士彟一直在长安,历任库部郎中、检校并钺将军、检校右厢卫、工部尚书兼判六尚书事。
武德八年,武士彟调任扬州都督府长史;武德九年,武士彟还朝,不久又调任豫州都督;贞观元年(627年),又被调任利州都督;贞观五年,再调任荆州都督;贞观九年(635年),武士彟病逝于荆州。
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弘农华阴人。武德五年(622年),以43岁高龄嫁给武士彟。杨氏生三女,武则天是老二。根据武则天的年龄推算,她应该出生于武德七年,即624年。
武士彟从武德元年起,就再也没有回到并州的记录,母亲杨氏跟并州也无交集。所以,武则天不可能出生在并州,那里仅仅是她的籍贯所在地。
“山西并州文水说”出局!
四川利州说
四川利州应该学学扬州,人家都没来争,你争什么?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是贞观元年,按这个记载推算,武则天10岁被李世民纳入宫中,享年78岁,这与史书记载差得太多。
武士彟赴任利州时,杨氏已经48周岁,武则天还有一个妹妹,按这个推算,杨氏在48岁后,又生两个女儿,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那么,利州为何信誓旦旦说,武则天出生在他们那旮瘩呢?那里还有“皇泽寺”为证,它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点。
据考证,皇泽寺有可能是武则天建的,也有可能是开元年间建的,可是即便是武则天所建,就能代表利州是她出生地?老爹在那里工作过,建座寺庙纪念一下不行吗?极有可能,武则天跟随父亲,在利州有过生活经历,当地官员拍拍马屁,建座庙不行吗?
“四川利州说”出局!
陕西长安说
武士彟去世后,李世民指派并州都督李勣,将他的灵柩运回故里文水,并帮他料理了后事。此后,武则天随母亲居住在长安。
这很好理解,大唐建立后,武士彟在长安任职,那里肯定有他的宅邸和其它私产,家族徙居长安是必然的事。这也是武则天美艳的大名,能被李世民得知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见,长安应该是武则天毫无争议的出生地。
可是洛阳人不干了,有人专门考察,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找出种种证据,说武则天是“咱河南洛阳人”。
河南洛阳说
持这个观点的人,首先从年龄上承认利州说的不妥,又从经历上摒弃了文水说,在符合年龄限制的条件下,他们抛出一个论点:武士彟并未在朝中任职,而是移居了洛阳,并在那里生下武则天。
这个观点提出如下几点证据:
1.《册府元龟》记载,武士彟三次推辞任命,工部尚书的职务,应该是贞观年间的职务,因此武士彟很可能离开了长安。
2.洛阳发现了杨氏的居住地“教义里大福先寺”,说从宋朝开始,就不断有学者记载了这个说法,还有杨氏的弟弟杨则的墓志铭,证实杨家早就移居洛阳。
3.武则天曾经给大福先寺撰写碑文,说这里就是“先圣”曾经的居住地。
其实以上三条都是玩弄别人智商,一条也站不住脚,作者还四处炫耀说,他的理论得到中外专家呼应,得到学界认可。
首先《册府元龟》的记载只是参考史料,不是正史,可信度有折扣。就算它记载的准确,人家也只说武士彟推辞了升职,可没说他辞职啊,这是俩概念呐,不知道作者怎么理解成了武士彟辞官了。
其次,杨氏一族在洛阳生活奇怪吗?洛阳一直以东都性质存在,李唐皇帝巡视洛阳是经常的事。武则天在登基前,不光经常去居住,甚至早早决定准备迁都洛阳。杨家后来搬迁过去,并留下遗址,这种可能性没有吗?
再说了,杨氏一族住在那里,不代表杨氏就居住在那里,更不代表武则天生在那里。
最后,武则天的碑文,更是被该作者偷换概念了。谁告诉你“先圣”就一定指武则天的父亲和母亲?不可以单指母亲吗?
有没有这种可能:武则天发达后,由于经常去洛阳,杨氏及杨氏家族都移居洛阳,杨氏曾经在大福先寺暂住。因此,武则天撰文称,大福先寺是“先圣”曾经的居住地。这个可能性不存在吗?
所以,“洛阳说”至少该作者的考证理由不成立!再坚持这种说法,我准备拿发票找他报销去。
综上所说,山西文水是武则天的籍贯所在地,扬州、利州疑似是武则天幼年的生活地,荆州是武则天童年生活地,长安才是她的出生地,和主要生活地,洛阳是她晚年的生活地。也就是说,粗略地回答武则天是哪里人,应该说她是“长安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