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中的「锦、罗、绮、纱」分别代表了什么?有哪些区别?
丝绸中的「锦、罗、绮、纱」有何区别?
中国传统丝绸中的「锦、罗、绮、纱」代表了古代高超的丝织技艺,每种面料因其织法、结构和用途不同,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与文化价值。
一、锦:工艺最复杂的丝织品
锦是以多种染色纬丝织造而成的高档织物,工艺复杂,图案精美,质地厚实,因制作耗工、价值如金而得名,“锦”字即取“金”与“帛”之意。
其经、纬丝线均预先染色,纬丝色彩通常在三种以上,按花纹要求穿综织造,形成华丽图案。历史上形成了四大名锦:云锦、蜀锦、宋锦和壮锦。
云锦(南京):始于宋代,明清为皇家御用,以“妆花”“织金”等工艺著称,色泽如云霞,图案多为龙凤、花卉,有“寸锦寸金”之誉,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锦(成都):起源于战国,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以经线起花、彩条添花为特色,图案精细,有“锦官城”之称,亦为国家级非遗,被誉为“锦中之王”。
宋锦(苏州):源于宋代,由蜀锦发展而来,多用于书画装裱,质地坚柔,纹样典雅,如“八达晕”“天下乐”,兼具文人气质。
壮锦(广西):壮族传统工艺,宋代起源,以棉经丝纬、通经断纬技法织成,色彩浓烈,图案生动,曾为宫廷贡品。
云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蜀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宋锦,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二、罗与纱:轻薄通透的夏季面料
罗与纱均属轻薄透气的丝织品,结构稀疏,带有孔隙,具有皱感,适宜夏季穿着。其中罗比纱略密实,通过绞纱与平纹交替形成稳定孔眼,不易滑移。
罗的历史可追溯至商代,广泛用于历代服饰,尤以宋代花罗为精。
罗,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侵删
辽代,罗地花纹刺绣残片,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侵删
明代,深蓝地杂宝纹花罗经皮子,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侵删
纱,图片来自视频截图,侵删
三、绫与绮:斜纹织造的雅致丝绸
绮的本义为有花纹的细绫,常与绫并称。绫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质地轻薄柔软,光泽柔和,多用于装裱或制作服饰。
常见品种包括花素绫、广绫等,素绫以纯蚕丝织成,适用于书画装帧;其他绫类则适合四季穿着。
唐绫地贴绣山形纹香囊,图片来自中国博物馆,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