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体毛比较多,说明了什么?体毛旺盛,激素不平衡?医生告诉你

2025-08-11 12:22:13 世界杯2019

最常见的确实是雄激素水平过高。在正常女性体内,睾酮并不是不存在,只是水平低。

而一旦睾酮升高,就可能出现典型表现:脸油、痘痘、体毛增多、月经不规律。

有研究发现,女性体毛评分超过一定标准的患者中,有70%以上伴随高雄激素水平或者雄激素敏感性升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女性中,有62%存在明显多毛表现。

问题是,这种症状不是突如其来,而是缓慢发展,一开始可能只是一点唇毛,后来下腹、大腿都开始冒毛。

但重点不是雄激素高这么简单,而是它为什么高?这才是关键。

很多人以为这是天生的,其实不然。

环境因素、饮食结构、内分泌干扰物,甚至睡眠习惯,都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造成激素比例失衡。

比如熬夜,真的会让卵巢分泌紊乱。

一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实验中,连续五天晚上11点后睡觉的女性,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下降,黄体生成素(LH)升高,导致LH/FSH比值偏离正常范围。

这种比值的变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典型内分泌图谱。也就是说,有时候你觉得自己“体毛多点不打紧”,但实际上体内激素早已经拉响警报。

而饮食也能在背后使绊子。

高糖高脂的饮食模式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刺激卵巢过量分泌雄激素。

研究显示,女性体内胰岛素过高会间接激活卵巢中的雄激素合成途径,让睾酮分泌增加。

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队列研究中,BMI在25以上的女性群体中,多毛症状的发生率比标准体重组高出45%。

体毛不是脂肪多出来的,而是胰岛素在搞事,影响了整个激素系统。

很多人根本没想到,体毛多这事儿,跟肠道还有关系。

是的,不是说肚子胀、便秘才和肠道挂钩,有些人皮肤出油、毛发粗黑,也是肠道菌群出问题的“表现”。

听着有点玄,但国外不少研究已经盯上这个方向。

先说个实锤数据。2019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在《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一项研究,分析了87位女性PCOS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果发现其中超过70%存在一种叫“Bacteroides vulgatus”的菌种过度繁殖。

这种细菌会干扰胆汁酸代谢,进而影响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水平下降。

而一旦SHBG低了,体内的游离睾酮就高了,毛发自然就“该长哪就长哪,不该长的也长了”。

这个链条非常清晰,从肠道菌变乱、到胆汁酸被破坏、再到激素“放飞自我”,一步步把体毛问题推进成了一个系统性失调。

而这不只是多囊那么简单。有些人没确诊PCOS,可一样体毛重、月经乱,查激素也不高,但她肠道菌群一样出问题。

一个叫“Christensenellaceae”的菌群,在部分人群体内缺失,而这个菌是维持激素平衡的关键。

欧洲EMBO Molecular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女性一旦失去这个菌群的正常数量,雌激素转化率下降,进而导致雄激素相对占比升高。

结果是:皮肤变厚、毛发变硬、内分泌乱成一锅粥。

所以说,体毛旺盛的背后,不是简简单单用“雄激素高”就能概括,它有可能是肠道菌群在偷偷搞事情。

可偏偏大多数人去医院只查激素、查B超,很少有人关注肠道细菌。

这就像是明明厨房起火了,却只在客厅装灭火器,难怪压不住。

更扯的是,有些人体毛多还爱节食减肥,结果身体更乱。

节食本身会让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肠壁屏障受损,益生菌减少,有害菌趁机增殖,再把激素系统再轰一遍。

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里,42名BMI偏低、存在节食习惯的女性被发现有高比例肠道菌群失调,雌激素水平下降,激素轴功能迟缓。

也就是说,明明想减脂、想美,结果把身体弄得更“雄性化”。

有人会问,那是不是体毛多就一定要吃药调激素?其实还真不见得。

有一派医生开始关注调菌群、调节饮食结构、改善作息来干预体毛和内分泌。

比如高纤维饮食、摄入低GI碳水、补充益生元和短链脂肪酸,都能改善肠道菌群构成,间接提升SHBG和降低游离睾酮浓度。

这些方式可能比直接用药更温和,而且副作用小,长期效果稳定。

很多女性长期纠结“为什么我体毛多,是不是不正常”,甚至有的陷入自我否定,焦虑、抑郁、脱发一起上。

可如果跳出传统激素角度,看看肠道、代谢、饮食这些因素,可能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邹和德,陈文康,赵家有.男性雄激素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4,34(07):55-59.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