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伊斯兰教的人为什么会喜欢猫?
伊斯兰教和中世纪基督教都认为,动物是上帝的受造物,并受制于人。《古兰经》说,万物都是真主创造的,但人是“大地上的代治者,也就是说动物是由人来主宰、“管理”的,并为其服务的;真主“创造了牲畜,你们可以其毛和皮御寒,可以其乳和肉充饥,还有许多益处。”但是,伊斯兰教的动物观与中世纪基督教有明显的不同。第一,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真主家族中的一员,都“服从真主”,和人一样有自己的乌玛(ummah)即社团。
“在大地上行走的兽类和用两翼飞翔的鸟类,无一不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社团。我在天经里没有遗漏任何事物;一切鸟兽,最终都要被集合在他们的主那里。”第二,动物是和谐世界中的一员。
真主“依比例和量度(proportionand measure)创造万物”,“并赋予万物秩序与均衡”。所以,万物在大地上的存在,并保持和谐、匀称,都是真主的迹象,谁反对真主的迹象谁就要下火狱。第三,动物有高于本能的意识(consciousness)。动物和先知们一样接受真主默示(Wahi)的启示。“主曾启示蜜蜂:‘你可以筑房在山上和树上,以及人们所建造的蜂房里’”。
动物还和人一样赞颂真主。“凡是在天地间的人物和展翅的群鸟,都赞颂真主是超绝的。各自都知道他们的祈祷和赞颂(方式)。” 正因如此,伊斯兰教对动物是十分尊重的。
动物有权和人类分享自然资源,人类不得虐待动物,在《古兰经》和圣训中有许多这类经文,如,要让母驼和人类一样享有同等的饮水权;不准随意杀戮动物,即使被蚂蚁叮咬,也不能烧蚂蚁巢;可以食动物肉,但不要过分,而且要合法,宰杀动物时要减少它们的痛苦;禁止斗兽,如斗鸡、斗牛、斗羊等;禁止对动物进行体罚和精神折磨等等。穆罕默德常说:“善待真主的创造物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一只动物就像善待一个人一样,是善举;同时,虐待一只动物就像虐待一个人一样,是恶行。”
猫是洁净之动物,须善待
在穆斯林看来,猫不仅捕吃鼠、毒蛇等有害物,还爱干净,因而是善兽。在圣训中,有不少经文提到猫,有趣的是,有时还把它和狗对比,不过其地位远比狗高。猫是洁净的动物,可养作宠物。
圣训中多处提到,穆罕默德称猫是是洁净之物,是人类的好伙伴。据伊本•迪纳尔传述:“他母亲奉女主人之命送布丁给阿依莎,阿依莎正在礼拜,示意她放下,结果来了一只猫,还吃了一些布丁,可是,阿依莎做完礼拜后,就从猫吃过的地方开始吃。她说,‘安拉的使者说过,猫非污秽之物,是陪伴你们的动物之一。’她还说,‘我曾看到安拉的使者用猫喝剩的水小净(wudū)。’”
穆罕默德自己养了一只宠物猫米埃扎(Muezza),对之十分疼爱。一天,他正准备去做祈祷,发现米埃扎正在他的长袍袖上睡得正香。为了不打扰米埃扎的美梦,穆罕默德二话没说,剪掉衣袖,穿上长袍去做祈祷。穆罕默德回来后,米埃扎隆起脊椎,翘起尾巴,以示对他的感谢和尊敬,而穆罕默德则关爱地抚摸了米埃扎三次。
追随穆罕默德的早期穆斯林、同事艾布•胡莱勒(Abu Huraryra ,603-681)养了一只小公猫,常带在身边,悉心照料。据传说,一次,胡莱勒的猫捕杀了正要攻击穆罕默德的毒蛇,救了穆罕默德一命,穆罕默德则关爱地抚摸了它。
穆罕默德称胡莱勒为小猫之父,因此在阿拉伯语中小公猫叫胡莱勒。一些穆斯林认为,正因为穆罕默德抚摸过猫,所以才在猫前额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指印——四道黑线,而且还赋予猫以九命和高超的弹跳能力,即使从高处跳下也不会受伤。圣训还在多处提到,禁止买卖狗和猫。不过,狗和猫不同,它是不洁之物,狗舔过的食物要倒掉,用过的器皿要先用沙子擦一遍,再用水洗七遍。
穆罕默德禁止人们在家里养狗,养狗只能是用来农作、牧羊和看门,否则养狗人的“功德每天要减损两个基拉特(Qirats, 奖赏)”。他甚至还说,“天使不进有狗或有人与动物画的房子。”
穆罕默德要人们善待猫,给予足够的食物。他自己就是个榜样。阿以莎回忆说,穆罕默德死时一贫如洗,只留下两样东西,即供猫用的水和食物。虐待猫的人一定会遭受报应。圣训多处讲到一位妇女虐待猫而下了火狱的事:一个妇女囚禁了一只猫,既不给它吃的喝的,也不放开它让其自行觅食,结果这只猫被活活饿死。穆罕默德说,他看到这个妇女最后进了火狱,猫还用利爪撕她。
爱猫敬猫故事四则
伊斯兰教对猫的尊敬与保护,特别是穆罕默德爱猫护猫的榜样作用,使穆斯林“把爱猫视作信仰的一部分”,因而出现了不少穆斯林爱猫敬猫的故事。
10世纪苏菲派神秘主义者希伯里(al-Shibli, 851-954)向人讲述了他因怜爱猫而得到真主恩惠的故事。
他做了一个梦,死后接受真主的审问。真主问,“你可知道你行了什么善而得到了我的恩惠?”希伯里列举了一长串他所做的善事——额外的祈祷、渴求知识、严守斋戒、救济穷人等等。但是,真主告诉他,“不是因为你做的这些善事!”希伯里问,“那是因哪件善事?”真主说,“你可记得在巴格达一个寒冬之夜,当时大雪纷飞,你看到一只小猫在墙上冻得发抖,便抱起了它,并放进了自己的皮大衣里?”“是的,我记得那事。”希伯里答道。“正是因为你对那只小猫有怜悯之心我才降恩于你。”真主说。
11世纪语法学家伊本•巴布沙德(Ibn Babshad)受一只猫的感化而散尽家财,过着清贫生活,虔信真主。巴布沙德是他那个时代埃及最伟大的语法学家,并在政府司法部门任职。一天,他和几个朋友在开罗一清真寺屋顶吃斋日点心,见有一只猫过来了,便给了它一块点心,猫咬着点心就走了。
可是,过一会它又回来了。他们又给了它一块,它又咬着点心走了。这只猫就这样来回好几次,每一个次都是咬着点心就走了。巴布沙德和他的朋友们觉得很奇怪,一只猫怎么可能吃这么多食物!他们便尾随着猫想看个究竟。
他们发现,那只猫爬过屋顶一座墙后来到一块空闲地,那里有一只瞎猫正在吃同伴给它拿来的点心。巴布沙德和他的朋友们深受震撼,巴布沙德说:“真主既然让这只可怜的瞎猫得到照顾,让同伴为它觅食,并且一直不离不弃,难道真主还会让一个人,让我,遭受饥饿吗?”巴布沙德立即断绝尘缘,放弃工作,散尽家财,住到一间小房子里,闭门潜心研究,深信真主会为他提供膳食。从此,巴布沙德靠朋友的接济和帮助,过着清苦的生活,直到1067年去世。
13世纪埃及和叙利亚马木路克王朝苏丹查希尔•拜巴尔斯(al-Zahir Baybars, 约1223-1277)是位爱猫的君主,他捐建了一座猫的花园,这里成了猫的天堂,里面猫所需和所爱的东西应有尽有。后来这座花园虽然几经转卖,改建、重建多次,但拜巴尔斯定下的爱猫敬猫的规矩在这里却一直没有改变。19世纪30年代,居住在开罗的英国东方学家E.W.莱恩发现,每天下午埃及最高法院的花园里聚集了大量的猫,而纷至沓来的人们则为猫带来一篮子一篮子的食物。莱恩大惑不解,后来,人们告诉他,他们是在履行义务,实现苏丹拜巴尔斯的遗愿!
波斯萨非王朝的缔造者伊斯梅尔一世(Ismail I, 1487-1524)是位什叶派穆斯林,也是位苏菲派神秘主义者,被追随者奉为精神导师,据说他就养了一只执行他神圣灵感的猫。他行军打仗时用的圆形帐蓬有365或366个门,每天早晨,他不准任何人进入他的帐蓬,只开一个门让他的猫进去就军政大事进行沟通交流,猫领受他的神圣灵感后帮他屡创奇迹。
穆斯林敬猫爱猫的传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不论是在地中海南岸的开罗、凯万(突尼斯伊斯兰教圣地),还是在地中海东部的大马士革、伊斯坦布尔,或是其他伊斯兰世界的城市,游客们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看到悠闲漫步的猫;在清真寺,也会看到猫在寺内到处随意走动的身影。
关注国际汉考圈,获得更多岗位信息,行业热点,考试相关信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