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乌斯·凯撒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可参照俄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此条目在对应语言版为高品质条目。 (2025年4月20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4月20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尤利乌斯·凯撒"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凯撒”和“恺撒”均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凯撒 (消歧义)”。
凯撒图斯库鲁姆半身像(英语:Tusculum portrait)罗马共和国独裁官任期前49年10月—前44年3月15日[1]罗马共和国执政官任期前44年1月1日—前44年3月15日与马克·安东尼同时在任前任C·卡尼尼乌斯·雷比卢斯(英语:Gaius Caninius Rebilus)(补任)及盖乌斯·崔伯尼乌斯(英语:Trebonius)(补任)继任P·科涅利乌斯·多拉倍拉(英语:Publius Cornelius Dolabella)(补任)及马克·安东尼任期前46年1月1日—前45年9月与M·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前46年)同时在任前任Q·福菲乌斯·卡勒努斯(英语:Quintus Fufius Calenus)及普布利乌斯·瓦提尼乌斯(英语:Publius Vatinius)继任Q·费边·马克西姆斯(补任)及盖乌斯·崔伯尼乌斯(英语:Trebonius)(补任)任期前48年1月1日—前47年1月1日与P·赛尔维利乌斯·瓦提亚·伊索里库斯(英语:Publius Servilius Vatia Isauricus (consul 48 BC))同时在任前任大C·克劳狄乌斯·马克卢斯(英语:Gaius Claudius Marcellus Maior)及L·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鲁斯·克鲁斯(英语:Lucius Cornelius Lentulus Crus)继任Q·福菲乌斯·卡勒努斯(英语:Quintus Fufius Calenus)及普布利乌斯·瓦提尼乌斯(英语:Publius Vatinius)任期前59年1月1日—前58年1月1日与马尔库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比布鲁斯(英语: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同时在任前任Q·卡埃基利乌斯·梅特鲁斯·凯雷尔(英语: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Celer)及卢基乌斯·阿弗拉尼乌斯(英语:Lucius Afranius (consul))继任L·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卡埃索尼努斯及奥卢斯·加比尼乌斯
个人资料出生前100年7月12日罗马共和国意大利罗马逝世前44年3月15日(55岁)罗马共和国意大利罗马墓地 义大利罗马凯撒神庙配偶
科涅莉亚(英语:Cornelia Cinna Minor)(前84年–前69年;妻故)
庞培亚(英语:Pompeia (wife of Julius Caesar))(前68年–前63年;离异)
卡尔普尼亚(英语:Calpurnia (wife of Caesar))(前59年–前44年;夫故)
儿女
茱利亚(英语:Julia (daughter of Julius Caesar))(约前76年–前54年)
恺撒里昂(前47年–前30年;存在争议)
奥古斯都(养子,前63年–19年)
宗教信仰古罗马宗教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sǎ)[2][3](拉丁语:Gaius Iulius Caesar[3];前100年7月12日—前44年3月15日),或译儒略·凯萨,史称凯撒大帝,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是罗马共和国体制转向罗马帝国的关键人物。他也是拉丁文散文的作者。
凯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时间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跨越莱茵河袭击了日耳曼(现在的德国)、渡过英吉利海峡到不列颠(现在的英国),最远曾到达日斯巴尼亚 (现在的西班牙)、托勒密王朝统治的上埃及。西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4]
前44年,凯撒被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凯撒身亡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拉丁语:Imperator)。
家世背景[编辑]
意大利的凯撒铜像
凯撒公元前100年7月出生于罗马,他的父亲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和母亲奥蕾莉亚两边都为纯粹的贵族家庭,由此获得了很好的庇荫。
父亲血缘[编辑]
其父在公元前100年前后担任过财务官、大法官等职务,还曾出任过小亚细亚的总督。显赫的身世使得了凯撒将来较容易获得类似行政官的职务。
其叔父塞克斯图斯·儒略(Sextus Julius)公元前91年晋升到执政官的职位。
姑母茱莉娅嫁给了赫赫有名的马略。其姑父马略是元老院平民派领袖,公元前86年过世。
母亲血缘[编辑]
外祖父卢西乌斯·奥莱利乌斯·科塔,曾在前119年担任过执政官。特别是在凯撒事业的开始阶段,外祖父始终如一的支持和有求必应,使凯撒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
凯撒的母亲来自权势很大的奥莱利·科塔家族。
出身[编辑]
卢西乌斯·奥莱利乌斯·科塔 儒略 (不明)
奥莱莉娅 该尤斯·儒略 尤莉娅 盖乌斯·马略 塞克斯图斯·儒略
尤利乌斯·凯撒
家谱[编辑]
凯撒为了营造自己的神格,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神圣的家谱:根据传说,罗马城的创造者罗穆卢斯的祖先是特洛伊英雄安喀塞斯与女神维纳斯(希腊人的阿芙萝黛蒂)生下的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而埃涅阿斯之子阿斯卡尼又名Julus,凯撒利用词源学的相似,将其作为自己氏族Julius的祖先,并说自己是维纳斯的后裔。
生平[编辑]
早期教育[编辑]
凯撒早年的情况,特别是他接受教育的情况,由于缺少资料,一直不甚清楚。和那个时代任何一个年青的罗马贵族一样,直到7岁为止,凯撒一直受其母亲的影响。此外按照传统,在学习完字母和数字以及拉丁文、希腊文后,凯撒应当师从雄辩学教师,学习演讲辩论;此外,他还要学习哲学和法律等基础知识;最后,如同所有贵族子弟,接受军事技术方面的教育,包括阅读各种历史、攻城术和战术等方面的著作,参加各种各样军事体育训练。7岁时,凯撒被送进了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15岁时按照罗马的习俗,凯撒开始穿成人的白长袍。
初出茅庐[编辑]
与苏拉的冲突[编辑]
公元前86年和前84年,元老院民众派领袖马略和秦纳先后去世,前者是凯撒的姑父,后者曾提名凯撒为朱庇特神祭司,而凯撒则由于亲缘等原因被视为马略的当然支持者。虽然恺撒一下失去两个保护人,但也同时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自由。前84年,凯撒娶秦纳之女科涅莉亚为妻。这桩婚姻不仅给他带来一个女儿——尤莉娅,而且还使其获得元老院民众派成员的支持。
前82年,在内战中取胜,并得到元老院精英派成员支持的独裁官苏拉要求凯撒同科涅莉亚离婚。但是,凯撒选择拒绝并谨慎离开罗马。在亲友的帮助下,凯撒躲过放逐和死亡的威胁。虽然后来苏拉屈服于对年青的凯撒之各种有利的强大压力而宽恕后者,但凯撒仍然认为远离罗马更为审慎。
首次前往东方[编辑]
公元前82年至前79年间,凯撒旅居东方,并在前81年随马尔库斯·泰尔穆斯(Marcus Terentius Varro Lucullus)前往小亚细亚。他到达小亚细亚之后,很快接受一项使命:前往比提尼亚寻找船只。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四世已经答应向罗马供应船只,却迟迟不肯履约。初出茅庐的恺撒圆满完成这个任务。也许是完成得太圆满,他的对手开始传言正是这位罗马使者不寻常的魅力,才使得狡猾的国王唯命是从。虽然这仅是一个插曲,却给人们留下恺撒是同性恋的印象,而且这一影响是长远的,以至于他的士兵(根据苏维托尼乌斯的说法)在很久以后的一次凯旋式中称其统帅为“所有女人的男人,所有男人的女人”。
前80年,凯撒随军前往米蒂莱,在战斗中,凯撒显示出非凡的军事和外交才能,并因为表现英勇而获得桂冠。前79年至前78年,他还参加清剿奇里乞亚海盗的战斗。
返回罗马[编辑]
前78年,苏拉去世,凯撒回到阔别数载的家乡。在罗马的家中赋闲期间,凯撒没有什么大作为,极少关心政治,仅仅是以律师身份在法庭等处为自己和支持者辩护或起诉。例如:前78年在执政官莱皮德叛乱失败后,凯撒要求赦免自己的拥护者;前77年起诉其政敌多拉贝拉贪污;前76年为希腊人辩护,与该尤斯·安东尼乌斯当庭对抗。
再次前往东方[编辑]
但凯撒并没有坚持下去,前76年,他再次踏上前往东方的旅程。公元前75年,他在罗德岛拜米隆之子、雄辩大师阿波罗尼奥斯为师,进修雄辩学。
在旅途中,他曾被奇里乞亚海盗劫持。海盗要求20塔兰特的赎金,却遭凯撒嘲笑,说他们居然只要这一点点钱,自己的身价绝不只这些,并主动把赎金提高到50塔兰特。更令海盗们惊讶的是,在等待赎金的38天之中,凯撒像没事般和海盗们同吃同住,甚至一同饮酒作乐。一次酒酣耳热之际,凯撒说自己有一天一定会将海盗们统统钉上十字架。海盗们听了哈哈大笑,以为他在开玩笑,等拿到赎金后就依约将他释放了。
不料凯撒获释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舰队杀回岛上,将所有海盗们一网打尽。但或许是因为那些海盗待他不错,凯撒为减轻他们的痛苦,先把他们的喉咙割断后才把尸体钉上十字架。
位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凯撒半身雕像
政治经历[编辑]
早期职位[编辑]
前74年,凯撒返回罗马,并很快继承了舅舅奥莱利乌斯·科塔的职位,成为祭司。前72年,他获得了第一个通过选举产生的低级职位——军事保民官——这是罗马官职体系中最低的一级。但由于缺乏资料,目前尚不清楚凯撒是否参与过对斯巴达克斯领导之奴隶起义。
财务官[编辑]
前70年,32岁的凯撒再次参与选举,并顺利当选前69年的财务官,这一职务是罗马官职体系中第一个正式官职,而且只有30岁以上的人才能参与竞选,任期一年,获胜者将自动获得元老院议员的资格。恺撒于前69年前往西班牙赴任,作为总督的副手,并主管这个行省的财政。
在西班牙各城市巡回审理案件期间,一天,在赫库利斯神庙中看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塑像,联想到亚历山大在自己这个年龄就已征服世界,而自己还无所作为,不禁感慨万千,随即便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离开了西班牙。
市政官[编辑]
返回罗马后,在前66年恺撒被委任以“阿庇亚大道管理人”的头衔,负责维护这条连接罗马和布林迪西乌姆(现在的布林迪西)的通衢大道。这年稍后,他自荐就任次年的新市政官的职位并当选。
古罗马的市政官类似于今天的市长,主要负责城市的公共设施(特别是神庙)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市场和其他罗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事务。而且这个职务也被视为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市政官也需要负责组织最受罗马人欢迎的竞技项目之一罗马赛马大赛的活动组织。然而这项活动的经费非常有限,但是如果市政官想要在他的政治事业上更进一步,他必须为整个罗马城奉献一场盛大的竞技活动,而这就意味着市政官本人必须自己掏腰包。
为了取悦平民阶层,恺撒为公众提供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竞技比赛,新建或改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建筑,带着巨大的荣耀结束了一年的市政官任期,但是自己却破产了。他负债数百塔兰特(约等于现在的数百万欧元),这严重威胁到了他未来的政治生涯。
大祭司和大法官[编辑]
前63年是著名演说家西塞罗的执政官任期年,他选择了和元老院中的精英派合作而与罗马的平民阶层决裂,其结果是在任期中显得无所作为。与之相反,恺撒此时节节胜利。
此时,罗马的祭司长皮乌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去世,恺撒提出参加竞选。虽然恺撒已经因为市政官任期的巨大支出和贿选而债台高筑,以至于在选举当天曾发誓将取得大祭司的身份否则就永不回家,但是恺撒仍然顺利地当选了这一拥有极大荣耀和权威的终身职位。
就在同一年稍后,恺撒又获得了另外一个职位——大法官。这一职位本应在40岁之后才能获得,而恺撒在39岁时就已得到。当然,也有历史学家指出恺撒的贵族身份可以助其降低一年的年龄限制。无论如何,恺撒在同一年中获得大祭司和大法官两个职务本身就已经说明恺撒在罗马已经上升到了权势很大的地位。
也在同一年,恺撒与苏拉的孙女庞培亚(Pompeia Sulla)成婚。后由于克洛狄乌斯·普尔喀假扮女佣进入只允许女人参加的祭祀仁慈女神的仪式,虽然经过审讯,大家(包括恺撒本人)都相信没有任何参与者受到玷污,但是恺撒仍然与庞培亚离婚,理由是“恺撒之妻不容怀疑”。
行省总督[编辑]
前61年,大法官任期届满,恺撒得到了远西班牙行省总督的职位。与此同时,庞培从东方返回罗马。这次恺撒又一次陷入了金钱的麻烦——他的债务人拒绝他离开罗马,直到克拉苏出面为他偿还贷款才得以成行。
刚一抵达伊比利亚,恺撒就发动了对卢西坦人和加拉埃西人的进攻,这次行动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战利品。在恢复行省的秩序后,不等继任者到达,便匆匆地离开了行省返回罗马,同时提出两个要求:凯旋式和执政官职位。但是由于选举日期迫在眉睫,而他必须等在罗马城外或者以普通公民身份进入罗马,否则便无法成为候选人。因此他不得不放弃了凯旋式,以换取执政官候选人资格。
三头同盟和高卢战争[编辑]
参见:前三头同盟、高卢战争和高卢战记
《维钦托利向凯撒投降》,由莱昂内尔·罗耶于1899年创作。现藏于法国勒皮的克罗扎捷博物馆
前60年(一说前59年),恺撒被百人队会议选举为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恺撒因此成为了最高长官,但是贵族们害怕如果再出现一个与凯撒合作的同僚,恺撒就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于是许多贵族为他的主要政治对手,元老院贵人派代表,加图的好友,马尔库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比布鲁斯(英语: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捐款,使其也当选为执政官。对此加图曾坦言,在此情形下,贿选有利于国家。因此,恺撒特别地需要组建其政治同盟,而且他找到了其政治对手事先未曾料想到的合作伙伴。
此时,庞培正在元老院争取安置他的退伍老兵的土地,却遭到失败;已经成为罗马最富有者的克拉苏,也正在为获得对抗帕提亚所需的军队控制权而犯愁;而执政官恺撒也正好需要庞培的声望和克拉苏的金钱。因此,恺撒成功地使两人言归于好(庞培和克拉苏在前70年那次共掌执政官之后结怨)。三人于前60年订立盟约,目的是使“这个国家的任何一项措施都不得违反他们三人之一的意愿”(苏维托尼乌斯语)。历史学家将这个联盟称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政治联盟,五十岁的庞培还娶了恺撒年仅14岁的独女茱莉娅。
三人结盟后,势力大增。在毕布路斯宣布有不祥征兆欲终止会议的时候,恺撒竟粗暴地动用武力,将这位同僚赶了出去,而在次日的元老院会议上,竟然无人敢对此提出批评或议论,而此前尚不及此严重的事件都会有法令通过。毕布路斯如此失望,以至于作为执政官的第一项政令,便是退出所有政治活动。从此这位恺撒的政敌,只能躲在家中通过信使,向元老院或公民大会发出不祥征兆,直到任期结束。就这样,恺撒大权独揽,“毕布路斯和恺撒执政之年”成了“儒略和恺撒执政之年”。
在完成执政官任期之后,恺撒被授予作为总督管理山南高卢(今阿尔卑斯山南部、义大利北部)、外高卢((今阿尔卑斯山北部、法国南部)和伊利里亚(今巴尔干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五年(前58年-前53年)的权力。但是野心勃勃的恺撒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些,几乎在刚到任的时候,他便发动了高卢战争(前58年-前50年)。
在统帅军队在各地作战的这9年时间,恺撒夺取了整个高卢地区(约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并把这个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塞文山、莱茵河和罗纳河为界,周长超过3000英里的地区(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统统变成了一个行省(高卢行省),后者还被规定每年向他上缴大量的钱财。恺撒以积极灵活的机动与统驭才能证明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此外,恺撒还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到对岸(日耳曼尼亚)去进攻日尔曼人,与第一个挥军进攻不列颠的罗马人。
凯撒内战[编辑]
主条目:凯撒内战
高卢战争获得的巨大声望,让人在罗马的庞培感到不安。再加上公元前53年,东征帕提亚的克拉苏战败身亡,三头政治不稳,元老院顺势拉拢庞培。前49年,元老院向恺撒发出召还命令,命令恺撒回罗马,恺撒回信表示希望延长高卢总督任期,元老院不但拒绝,还发出元老院最终劝告,表示恺撒如果不立刻回罗马,将宣布恺撒为国敌。
恺撒带军团到国境线卢比孔河。罗马法律规定,没有元老院的命令,任何指挥官皆不可私自带著军队渡过卢比孔河,否则就是背叛罗马。但凯撒还是带著第13军团渡过卢比孔河。渡河前,凯撒说出了流传后世的一句名言:“Alea iacta est”(也作 ‘Iacta alea est’或是‘alea jacta est’意为“骰子已被掷下,只能继续前进”)。恺撒的举动震动庞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议员。凯撒的敌人急忙逃离罗马,于是,恺撒兵不血刃地进入罗马城,要求剩馀的元老院议员选举他为独裁官。
《克娄巴特拉与凯撒》,让·莱昂·热罗姆于1866年作
接著,他征讨西班牙、希腊,在公元前48年的法萨卢斯战役中彻底击败庞培,并追击庞培到埃及。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三世为了讨好恺撒,刺杀了庞培,将庞培的人头献给追击而来的恺撒。然而,恺撒对庞培的被杀十分愤怒,没有给予托勒密十三世优待。而是要求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与他的姐姐(即后来的埃及艳后)克利奥佩脱拉共享。此举激怒了托勒密十三世一派,他们围攻凯撒及其护卫,但未能成功。凯撒的援军到达,彻底击败埃及军,托勒密十三世阵亡。遗憾的是,在会战期间,恺撒士兵所发射的火箭命中亚历山大城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六十多万本书毁于一旦。凯撒安排克利奥佩脱拉与托勒密十四世共享埃及王位。克利奥佩脱拉成为凯撒的情人和埃及的最高掌权者。在亚历山大战役结束后,恺撒与克利奥佩脱拉进行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尼罗河之旅,接著征讨破坏与罗马之间协约的本都王国,胜利之后,他给元老院写一封信,里面只有三个字——“VENI VIDI VICI”(我来、我见、我征服)。
前46年,恺撒回罗马之后,再次召集军队,攻打逃至北非与努米底亚王犹巴结成同盟的庞培馀党,于萨普苏斯战役中获得完全胜利。之后,恺撒回到罗马,进行长达十天的凯旋式。
战后[编辑]
回到罗马的恺撒推动各项改革,包括给予北义大利和西西里岛人民罗马公民权、请专家制作儒略历、建立和平广场等。在前45年,庞培的两个儿子逃到西班牙发动叛乱,恺撒再次远征西班牙,于蒙达战役中击败叛军,庞培长子劳斯阵亡,次子流亡西西里。恺撒回国之后,于前44年宣布成为终身独裁官。
遇刺[编辑]
《恺撒之死》,特奥多尔·普罗提作于1865年。恺撒对着布鲁图斯惊呼:“吾儿,亦有汝焉?”
西元前44年,为拯救卡雷会战中被俘虏的九千名罗马士兵,恺撒宣布将远征帕提亚。但是,当时的占卜师说“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亚”,此举更加深共和派议员的不安,认为恺撒终将自命为君主。二月,在一项典礼上,执政官安东尼将花环献给恺撒,并称呼恺撒为王。虽然恺撒拒绝,但是反恺撒一派更为恐惧,于是策划谋杀恺撒。
参加反对恺撒的阴谋的大约有60多人,为首的是盖乌斯·卡西乌斯、马可斯·布鲁图斯、德基摩斯·布鲁图斯。他们称自己为解放者(Liberators),这些人在刺杀恺撒前曾和卡西乌斯会面,卡西乌斯告诉他们说如果东窗事发他们就必须要自杀。在西元前44年3月15日,一群元老叫恺撒到元老院去读一份陈情书,陈情书是元老写来要求恺撒把权力交回议会,然而这封陈情书是假的。当马克·安东尼从一个叫做卡斯卡的解放者那里听到消息,他赶紧到元老院的阶梯上要阻挡恺撒,但是这些参与预谋的元老在庞培剧院前先找到恺撒,带领他到剧院的东门廊。
恺撒读这假的陈情书的时候,卡斯卡将恺撒的外套拉开,接著用刀刺向他脖子。恺撒发觉到卡斯卡,转过身便抓住卡斯卡的手,以拉丁语说:“恶人卡斯卡,汝何为?”被吓到的卡斯卡转向其他元老,以希腊语说:“兄弟们,快帮我!”(“ἀδελφέ, βοήθει”)。一下子连同布鲁图斯的所有人都开始向恺撒刺杀。恺撒想要脱逃,因为血流太多眼睛看不见而摔倒。最后,众人在恺撒倒地时,将恺撒杀害了。
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恺撒在元老院就座时,阴谋者全都向他围拢过来。提留斯·辛布尔立即走到恺撒身边,好像要问什么,却乘势抓住他的托迦双肩。此时,恺撒的颈部被一个叫卡斯卡的人刺中。恺撒用铁笔戳进被其抓住的卡斯卡手臂,却又被刺伤。当他发现四面八方都受到匕首的攻击,特别是看到马可斯·布鲁图斯扑向他的时候,他便放弃抵抗,只对着马可斯·布鲁图斯用希腊语说一句:“καὶ σὺ τέκνον;” (吾儿,亦有汝焉?),便倒下去。就这样恺撒被刺中23刀(其中仅有一处是致命伤),倒在庞培的塑像下,以最后一口气将罩衫覆面(恺撒所任的终生职神祇官所规定的赴死装扮法)后气绝身亡。阴谋者本想把他的尸体投入台伯河,但慑于执政官马克·安东尼和骑兵长官雷必达而没有这么做。
恺撒的遗嘱是按照其岳父的要求,在马克·安东尼的家中启封宣读的。这份遗嘱是在前一年的9月13日立下的,并一直保存在维斯塔贞女祭司长手上。在这份遗嘱中,恺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个孙子为自己的继承人:给屋大维四分之三的财产,其余四分之一由鲁基乌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图斯·佩蒂尤斯分享;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监护人,其中几个竟是参与阴谋的凶手;还指定屋大维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将自己的名字传给他,并规定德基摩斯·布鲁图斯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此外,他还把台伯河的花园留给人民公用,并赠予每个公民300塞斯特尔提乌斯。
阴谋刺杀他的人们,几乎没有谁在他死后活过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并以不同方式死于非命:一部分人死于海难,一部分人死于屋大维和其他恺撒部将随后发动的战争,有些用刺杀恺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杀。
有一派历史学家怀疑恺撒死法的戏剧性,是由他自己设计的。确切的说,他知道这场政治谋杀,但恺撒选择主动配合所有的事。并在刺杀行动之后,由马克·安东尼宣读自己的遗嘱,将自己台伯河的私人花园送给罗马人做为公园,并且每位罗马人可以获得300赛斯特尔提乌斯。根据现代医学对恺撒遗留下来的医学报告分析,他当时已经患有颞叶性癫痫症,发作时行动不受控制、大小便失禁。或许对于恺撒来说,为这样的病折磨,不如像一个悲剧英雄般赴死;他选择替他的继承人屋大维铺路,并将自己的名“恺撒”赐予屋大维。[5]恺撒死时55岁,死后被按照法令列入众神行列,被尊为“神圣的儒略”。2012年10月,西班牙考古学家宣布,于罗马发现奥古斯都在恺撒遭刺地点树立的混凝土柱子[6]。
影响和评价[编辑]
儒略历七月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凯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凯撒的名字“儒略”。
恺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故被一些历史学家视为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有恺撒大帝之称。甚至有历史学家将其视为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终身独裁官的日子为罗马帝国的诞生日。影响所及,有罗马君主以其名字“恺撒”作为皇帝称号;其后之德意志帝国及俄罗斯帝国君主亦以“恺撒”作为皇帝称号。
俄语中沙皇(俄语: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古罗马皇帝头衔恺撒(俄语:Caesar)的转音,царь有“皇帝”的含义。中文译名则采半音译半义译,译为“沙皇”。
在迦太基语中,凯撒的意思就是大象。
大事记[编辑]
《凯撒生平》(拉丁语:C. Julii Caesaris quae exstant), 1678年印刷
前100年7月12日或13日
出生于罗马
前92年
恺撒的父亲当选为行政长官
前85年
与富商之女苏提娅订婚
前84年
当选为朱比特神祭司
与科涅莉亚·秦纳(Cornelia Cinnilla,秦纳之女)结婚
前82年
因拒绝苏拉要求其与科涅莉亚的离婚要求,而遭到迫害,但成功逃脱
前81年至前79年
在亚洲和奇里乞亚服役,传与卑斯尼亚的尼科梅德(Nicomedes)王有染
任命为亚细亚总督副官
前80年
出使比提尼亚,在进攻米提列涅城的战斗中获“公民冠”奖
前78年
苏拉死后,回到罗马
前73年
返回罗马,成为祭司团成员。
当选为军团司令官
前69年
科涅莉亚去世
成为外西班牙行省的财务官
前67年
进入元老院
与庞培的远亲庞培娅结婚
前66年
被任命为阿皮亚大道监察官
前65年
当选市政官
前63年
与庞培亚·苏拉(Pompeia Sulla,苏拉外孙女)结婚,同年12月离婚
当选大祭司与大法官
卡提林纳密谋
前62年
当选行政长官
前61年
外西班牙地方长官
与庞培娅离婚
前60年(另说前59年)
第一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毕布路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
开始前三头同盟
与卡尔普尼亚·皮索尼斯(Calpurnia Pisonis)结婚
主持通过《土地法案》
前58年至前53年
高卢总督第一任期
前54年
茱莉亚(恺撒之女,庞培之妻)去世
前53年
克拉苏阵亡,前三头同盟结束
前53年至前48年
高卢总督第二任期
前52年
在阿雷西亚战役中击败高卢联军,并撰写《高卢战记》
前49年
率领自己在高卢的军团,度过卢比肯河进入意大利,内战爆发
前48年
在法萨卢斯战役中击败庞培,并被任命为独裁官(11天后辞去这一职务)
第二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Publius Servilius Vatia Isauricus)
前47年
追击庞培至埃及,并与克丽欧佩特拉七世见面
前46年
在北非击败小加图等支持庞培的元老院残余势力
第三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雷必达)
第二次被任命为独裁官
当选终生大祭司(引入儒略历)
收养屋大维为继承人
前45年
在西班牙击败最后的反对者,并返回罗马
第四次当选执政官(没有共同执政官)
被元老院授予“祖国之父”称号
第三次被任命为独裁官
前44年
第五次当选执政官(另一执政官为马克·安东尼)
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
2月,拒绝马克·安东尼献上的桂冠和称帝的要求,并成为终身独裁官
3月15日,在元老院被马可斯·布鲁图斯等暗杀
婚姻和子女[编辑]
丹德拉神庙中的克娄巴特拉及其儿子凯撒里翁的浮雕前84年,科涅莉亚·秦纳(Cornelia Cinnilla,秦纳之女),死于一次难产
茱莉亚·恺撒(Julia Caesaris),嫁与庞培
前63年,庞培亚·苏拉(Pompeia Sulla,苏拉外孙女),同年12月离婚
前60年,卡尔普尼亚·皮索尼斯(Calpurnia Pisonis)
前47年,与埃及女法老克丽欧佩特拉七世
托勒密十五世(小恺撒、恺撒里翁,Caesarion),埃及法老
收养屋大维,罗马帝国皇帝
同时,恺撒还以风流闻名,他一生中与罗马上流社会的众多女性交往,西塞罗更曾在私人信件中提到他至少与元老院三分之一议员(当时元老院经苏拉改革后有600席议员)的妻子有染,其中甚至包括了政敌小加图的姊姊(参加暗杀恺撒的布鲁图斯之母)、庞培及克拉苏的妻子等大人物的妻女。由于实在太过有名,日后甚至在内战胜利的凯旋式上发生过恺撒的士兵高喊“市民们,当心了,秃头的色狼(恺撒中年后开始秃头)要进城偷你们的老婆了”的口号来挖苦老长官的趣事。
主要著作[编辑]
1783年在威尼斯共和国出版的《高卢战记》
恺撒与同时代的西塞罗被后世并称为拉丁文学的两大文豪 [7],恺撒生前曾留下大量的私人信件与文章,但由于奥古斯都将恺撒神化为神君,因此绝大多数的著作都遭到了销毁;目前恺撒主要的传世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战争回忆录,至今仍因高度的文字水平 [来源请求]被西方的学校教育作为拉丁语教材。
《高卢战记》
《内战记》
历史上,其他一些作品也被认为是凯撒的作品,但作者身份存疑:
《在亚历山德里亚的战争》(De Bello Alexandrino),亚历山大战役;
《在阿非利加的战争》(De Bello Africo),北非战役;
《在西班牙的战争》(De Bello Hispaniensi),伊比利亚半岛战役。
这些叙事是在实际战役期间或之后每年撰写和出版的,作为一种“前线快讯”。它们对于塑造凯撒的公众形象和提升他在长期远离罗马时的声誉至关重要,可能被作为公开读物呈现。
流行文化[编辑]
扑克牌上的方块K是罗马凯撒大帝;梅花K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的国王所罗门的父亲大卫;红桃K则是查理曼,即查理大帝。在四张国王K里,只有红方块的国王是侧面像(罗马帝国硬币上的画像也是侧面像),其头发向内卷,手持战斧,代表权力。
2005年《罗马的荣耀》第一季
2017年《明日传奇》第三季[8]
莎士比亚悲剧《恺撒大帝》
电子游戏《刺客信条:起源》
手机游戏《FGO》
手机游戏《万国觉醒》
参见[编辑]
前三头同盟
儒略历
恺撒彗星
凯撒神庙
资料来源[编辑]
脚注[编辑]
^ 凯撒自前49年至前44年遇刺时为罗马帝国未受争议的领导者。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名义上为独裁官或执政官。
^ 陈至立; 巢峰. 恺撒. 辞海. 7版网络版.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5-04-20].
^ 3.0 3.1 其名之古典拉丁语拼写为Gaius Iulius,其名衔为Imperator Gaius Iulius Gai(i) filius Gai(i) nepos Caesar Patris Patriae(“司令官该尤斯·儒略·凯撒,该尤斯之子,该尤斯之孙,国父”)(Suetonius, Divus Julius 76.1);公元前42年封神(英语:Imperial cult of ancient Rome)之后的封号为Divus Iulius(“神圣儒略”)。
^ Plutarch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II> P1267起
^ 出版地:台湾 出版者:大地出版社 书名:世界历史-罗马帝国 P111-P112
^ 乐羽嘉. 西考古學家 找出恺撒遇刺地點. 法新社. 2012-10-11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4) (中文(台湾)).
^ 闫英杰. 阅读的彼岸 世界文化名人谈阅读= The other side of reading 第1版. 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19-01: 166. ISBN 978-7-5541-3531-0. OCLC 1112261241.
^
【明日传奇】DC英雄拯救奥巴马 击退大猩猩防止改写美国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8.3.29 香港01
参考书目[编辑]
[古罗马] 苏维托尼乌斯 张竹明等 译 《罗马十二帝王传》 ISBN 7100022029
[法] 扬恩·勒博埃克 《恺撒》 ISBN 2130461425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吴象婴 梁赤民 译《全球通史》 ISBN 7805156573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尤利乌斯·凯撒
维基语录上的尤利乌斯·凯撒语录
凯撒和他的《高卢战记》
恺撒传记(英文)
恺撒(英文)
莎翁《儒略·恺撒》的资料(英文)
前任:昆图斯·卡埃基利乌斯·梅特鲁斯·凯雷尔&卢基乌斯·阿弗拉尼乌斯
罗马执政官前59年与马尔库斯·卡尔普尔尼乌斯·比布鲁斯共职
继任:奥卢斯·加比尼乌斯&卢基乌斯·卡尔普尔尼乌斯·皮索·卡埃索尼努斯
前任:盖乌斯·克劳狄·马尔凯鲁斯&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鲁斯·克鲁斯
罗马执政官前48年与普布利乌斯·塞尔维利乌斯·瓦蒂亚·伊萨乌里库斯共职
继任:普布利乌斯·瓦蒂尼乌斯&昆图斯·弗费乌斯·卡雷努斯
前任:普布利乌斯·瓦蒂尼乌斯&昆图斯·弗费乌斯·卡雷努斯
罗马执政官前46年与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共职
连任(单独执政)
前任:续任&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
罗马执政官前45年单独执政到10月
继任:连任&马克·安东尼
前任:续任&盖乌斯·卡尼尼乌斯·雷比鲁斯
罗马执政官前44年与马克·安东尼共职
继任:奥卢斯·希尔蒂乌斯&盖乌斯·维比乌斯·蓬萨·卡埃特罗尼安努斯
查论编尤利乌斯·凯撒生涯重大事件
早年生涯(英语:Early life and career of Julius Caesar)
前三头同盟
卢卡会议(英语:Lucca Conference)
高卢战争
凯撒内战
横渡卢比孔河
宪政改革(英语:Constitutional reforms of Julius Caesar)
终身执政官(英语:Dictator perpetuo)
遇刺
征战史(英语:Military campaigns of Julius Caesar)高卢战争
阿拉尔
比布拉克特
佛日
阿松娜
萨比斯
阿图瓦图奇(英语:Siege of the Atuatuci)
奥克托杜鲁斯
入侵不列颠
安比奥里克斯叛乱(英语:Ambiorix's revolt)
阿瓦利肯(英语:Avaricum)
日尔戈维亚(英语:Battle of Gergovia)
阿莱西亚
乌克斯罗杜那姆(英语:Siege of Uxellodunum)
内战
科芬尼乌姆(英语:Siege of Corfinium)
布伦迪西乌姆(英语:Siege of Brundisium)
伊勒达(英语:Battle of Ilerda)
迪拉辛姆(英语:Battle of Dyrrhachium (48 BC))
刚非(英语:Siege of Gomphi)
法萨卢斯
尼罗河(英语:Battle of the Nile (47 BC))
亚历山卓(英语:Siege of Alexandria (47 BC))
泽拉(英语:Battle of Zela)
鲁斯皮纳
萨普苏斯
蒙达
远征帕提亚帝国计画(英语:Julius Caesar's planned invasion of the Parthian Empire)著作
悼姨母尤利娅(英语:Laudatio Iuliae amitae)
驳加图书(英语:Anticato)
凯撒战记
高卢战记
论类比法(英语:De analogia)
尤利乌斯·凯撒诗集(英语:Poems by Julius Caesar)
肖像
土斯卡鲁姆肖像(英语:Tusculum portrait)
基亚拉蒙蒂凯撒(英语:Chiaramonti Caesar)
绿凯撒(英语:Green Caesar)
亚尔半身像(英语:Arles bust)
建筑
凯撒广场
元老院议事堂
朱里亚巴西利卡
维纳斯神庙
凯撒的莱因渡桥(英语:Caesar's Rhine bridges)
名言
Alea iacta est
Veni, vidi, vici
Ut est rerum omnium magister usus(英语:Ut est rerum omnium magister usus)
遗言(英语:Last words of Julius Caesar)
Et tu, Brute?
家庭(英语:Julii Caesares)配偶
科苏夏(有争议)(英语:Cossutia)
科涅莉亚(英语:Cornelia (wife of Caesar))
庞培亚(英语:Pompeia (wife of Caesar))
卡尔普尼亚(英语:Calpurnia (wife of Caesar))
子嗣
茱利亚(英语:Julia (daughter of Caesar))
恺撒里昂
奥古斯都(养子)
其他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父)(英语:Gaius Julius Caesar (proconsul of Asia))
奥略莉亚(母)(英语:Aurelia (mother of Caesar))
大朱莉亚(姊)(英语:Julia Major (sister of Caesar))
小朱莉亚(姊)(英语:Julia Minor (sister of Caesar))
遗产
尤利乌斯·凯撒的文化描述(英语:Cultural depictions of Julius Caesar)
凯撒神庙
凯撒彗星
凯萨主义
儒略-克劳狄王朝
相关条目
儒略
马克·安东尼
克娄巴特拉七世
塞薇利娅·加比奥尼
马尔库斯·尤利乌斯·布鲁图斯
分类
查论编普鲁塔克作品作品
《希腊罗马名人传》
Moralia(英语:Moralia)
"De genio Socratis(英语:De genio Socratis)"
"On the Malice of Herodotus(英语:On the Malice of Herodotus)"
Pseudo-Plutarch(英语:Pseudo-Plutarch)
列传人物
阿尔西比亚德斯与科利奥兰纳斯1
亚历山大大帝与凯撒
西库翁的阿拉图斯、阿尔塔薛西斯与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奥托2
阿里斯提德与老加图1
克拉苏与尼西阿斯1
德米特里与安东尼1
狄摩西尼与西塞罗1
狄翁与布鲁图斯1
马克西姆斯与伯里克利1
卢库鲁斯与客蒙1
吕山德与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1
努马与来古格士1
珀罗皮达斯(英语:Pelopidas)与马克卢斯1
菲洛皮门与弗拉米尼努斯1
福基翁与小加图
格奈乌斯·庞培与阿格西莱1
波普利柯拉与梭伦1
皮洛士与盖乌斯·马略
罗慕路斯与忒修斯1
塞多留与欧迈尼斯1
亚基斯、克里昂米尼1与提比略·格拉古、盖约·格拉古
泰摩利昂与埃米利乌斯·保卢斯1
地米斯托克利与卡米卢斯
译者与编辑
雅克·阿米欧
阿瑟·休·克拉夫(英语:Arthur Hugh Clough)
约翰·德莱顿
菲利蒙·荷兰(英语:Philemon Holland)
托马斯·诺斯(英语:Thomas North)
1 现存《比较列传》中成对出现
2 4篇独立成篇
查论编古罗马古罗马概况(英语:Outline of ancient Rome)、古罗马年表历史
建国
王国
推翻王政(英语:Overthrow of the Roman monarchy)
共和国
帝国
帝国历史
罗马治世
第一公民
元首制
多米那特制
西帝国
衰落
西帝国没落史学(英语:Historiography of the fall of the Western Roman Empire)
东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后罗马帝国(英语:Later Roman Empire)
后罗马帝国史(英语: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政制法例权利
罗马公民
狄奥多西法典
《民法大全》
安东尼努斯敕令
君士坦丁敕令(葡萄牙语:Édito de Constantino)
米兰敕令 (君士坦丁)
《帝权》
《万民法》 · 《日耳曼法》
《卡努勒亚法(葡萄牙语:Lei Canuleia)》
十二铜表法
里奇诺-塞克斯蒂安法(葡萄牙语:Lei Licínia Sêxtia)
《霍滕斯法(葡萄牙语:Lex Hortensia)》
《元老院协商(葡萄牙语:Senatus consultum)》
祖法宪政
宪政史(英语:History of the Roman Constitution)
王国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Kingdom)
共和国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Republic)
帝国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Empire)
后帝国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Late Roman Empire)
宪法
王国宪法(葡萄牙语:Constituição do Reino de Roma)
共和国宪法(葡萄牙语:Constituição da República Romana)
帝国宪法(葡萄牙语:Constituição do Império Romano)
多米纳托宪法(葡萄牙语:Constituição do Dominato)
元老院
罗马皇帝
人民大会
库里亚大会区会议
百人队会议
罗马会议
部族会议
平民会议
官僚衡常
执政官
监察官
民选官
护民官
平民保民官
军事保民官
财务官
市政官
裁判官
临时行政官(英语:Promagistrate)
总督
《晋升体系》(《荣耀航程》)
特殊
独裁官
骑士统领
十人委员会
执政护民官(英语:Tribuni militum consulari potestate)
三头政治
罗马国王
中间国王(葡萄牙语:Inter-rei)
临时摄政者(英语:Interrex)
政府
教廷
公共集会场所(英语:Forum (Roman))
晋升体系
共治
皇帝
使者
都督
职事(英语:Officium (Ancient Rome))
提督(英语:Prefect#Ancient_Rome)
牧师(葡萄牙语:Vigário (Roma Antiga))
代理官(英语:Vicarius)
二十六人团
刀斧手
英白拉多(凯旋将军)
战士之师(英语:Magister militum)
首席元老
奥古斯都
凯撒
大祭司
凯撒
奥古斯都
四帝共治制
行省
贵族派
平民派
凯撒刺案
禁卫军长官
列表(英语:Category:Ancient Rome-related lists)
国王列表(葡萄牙语:lista de reis de Roma)
共和国执政官列表
皇帝列表
皇后列表
篡位者列表(葡萄牙语:lista de usurpadores romanos)
政务官
赫斯提亚议事堂
古罗马广场
罗马建城纪年
科技(英语:Roman technology)
罗马数字
算术
珠算(英语:Roman abacus)
土木工程(英语:Roman engineering)
圆顶(英语:History of Roman and Byzantine domes)
水道
道路
神殿
桥梁
古罗马船舶(英语:Ships of ancient Rome)
剧场
露天剧场(英语:Roman amphitheatre)
军工(英语:Roman military engineering)
军事技术史(英语:Technological history of the Roman military)
渡槽(英语:Roman aqueducts)
冶金(英语:Roman metallurgy)
混凝土(英语:Roman concrete)
卫生(英语:Sanitation in ancient Rome)
马戏(英语:Roman circus)
社会(英语:Social class in ancient Rome)
古罗马贵族
古罗马平民
古罗马阶级斗争(英语:Conflict of the Orders)
平民脱离
罗马骑士阶级
古罗马氏族(英语:Gens)
资助、赞助(英语:Patronage in ancient Rome)
罗马人民大会
古罗马人名
妇女(英语:Women in ancient Rome)
婚姻
领养制度
同性恋
奴隶制(英语:Slavery in ancient Rome)
巴高达运动
对外外交
汉朝
印度(英语:Indo-Roman relations)
爱尔兰(希伯尼亚)
日耳曼、北欧(英语:Germanic-Roman contacts)
美洲
索马里
撒哈拉以南非洲
军事
军事史
战役史
结构发展史
军事科技发展史(英语:Technological history of the Roman military)
军政史(英语: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Roman military)
界墙
建军(英语: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Roman Republic)
结构
前沿和防御工事
兵营
战略
工程(英语:Roman military engineering)
陆军
军团
步兵战术
单兵装备(英语:Roman military personal equipment)
陆军单位类型列表
攻城器械
围城史(英语:Siege (Roman history))
海军
辅助军
嘉奖与处罚(英语:Roman military decorations and punishments)
战争(英语:List of Roman wars and battles)
战役列表
拉丁同盟
拉丁战争
萨莫奈战争
布匿战争
罗马奴隶起义
西西里一次
西西里二次
斯巴达克斯起义
犹太-罗马战争
同盟者战争
凯撒内战
解放者内战
亚克兴战争
Campanha de Perúsia(葡萄牙语:Campanha de Perúsia)
皮洛士战争
西西里起义(葡萄牙语:Revolta siciliana)
罗马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坎塔布里亚战争
米特里达梯战争
庞培镇压海盗(葡萄牙语:Campanha de Pompeu contra os piratas)
高卢战争
凯撒入侵不列颠
罗马征服不列颠
朱古达战争
古罗马战争模板类别
经济
农业
伐林(英语:Deforestation during the Roman period)
商业(英语:Roman commerce)
财政(英语:Roman finance)
货币(英语:Roman currency)
共和国(英语:Roman Republican currency)
帝国(英语:Roman Imperial currency)
语言
拉丁语历史(英语:History of Latin)
拉丁字母
罗曼语族
古体拉丁语
古典
通俗
晚期
中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语
新拉丁语
现代拉丁语
教会拉丁语
文化
SPQR
教育(英语:Education in ancient Rome)
学校
文学
古罗马艺术
雕塑(葡萄牙语:Escultura da Roma Antiga)
音乐(英语:Music of ancient Rome)
建筑
神庙
沐浴(英语:Ancient Roman bathing)
公共浴场
露天圆形竞技场(英语:Circus (building))
宗教
神话
神明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deities)
丧葬(英语:Roman funerals and burial)
迫害
帝王崇拜
帝国崇拜(英语:Roman imperial cult)
民间传说(英语:Roman folklore)
古罗马遗产(葡萄牙语:Legado romano)
盛典(英语:Spectacles in ancient Rome)
节日
节日列表(葡萄牙语:Lista de festivais da Roma Antiga)
饮食
葡萄酒
戏剧
服饰
化妆
发型(英语:Roman hairstyles)
公共集会场所(英语:Forum (Roman))
剧场(英语:Theatre of ancient Rome)
性交易(英语:Prostitution in ancient Rome)
玩具、游戏(英语:Toys and games in ancient Rome)
罗马化
儒略历
罗马历
罗马人
罗马式敬礼
古罗马饮食
建筑
罗马渡槽(葡萄牙语:Aqueduto romano)
凯旋门
殉道者墓窟
马克西姆下水道
罗马道路
罗马喷泉列表(葡萄牙语:Lista de fontes de Roma)
帝国议事广场
奥勒良城墙
哈德良长城
安多宁长城
塞维安城墙
罗马的方尖碑
罗马桥梁列表
Praças(葡萄牙语:Lista de praças de Roma)
罗马剧场
古罗马神庙
古罗马浴场
罗马别墅
文学古罗马
埃利乌斯·多纳图斯
阿米阿努斯·马尔切利努斯
阿普列尤斯
阿斯库尼乌斯·佩狄亚努斯
希波的奥古斯丁
维克多 (古罗马)
马格努斯·奥索尼乌斯
波爱修斯
尤利乌斯·凯撒
卡图卢斯
卡西奥多罗斯
肯索里努斯
西塞罗
克劳狄安
科鲁迈拉
科尔奈利乌斯·奈波斯
昆图斯·恩纽斯
欧特罗皮乌斯
昆图斯·费边·皮克托尔
塞克斯图斯·庞培·非斯都(英语:Sextus Pompeius Festus)
鲁弗斯·费斯图斯(英语:Festus (historian))
弗罗鲁斯
弗朗提努斯
弗朗托
Fulgentius(英语:Fabius Planciades Fulgentius)
格利乌斯
贺拉斯
Hydatius(英语:Hydatius)
许癸努斯
耶柔米
约达尼斯
尤利乌斯·保卢斯
查士丁 (历史学家)
尤维纳利斯
拉克坦提乌斯
蒂托·李维
卢坎
卢克莱修
马克罗比乌斯
马塞勒斯·恩皮里库斯(英语:Marcellus Empiricus)
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
马库斯·曼尼里乌斯
马提亚尔
大马士革的尼古拉斯
诺尼乌斯·马克卢斯
Obsequens(英语:Julius Obsequens)
保卢斯·奥罗修斯
奥维德
盖厄斯·佩特罗尼乌斯·阿尔比特
斐德罗
普劳图斯
老普林尼
小普林尼
Pomponius Mela(英语:Pomponius Mela)
普里西安
普罗佩提乌斯
Quadrigarius(英语:Quintus Claudius Quadrigarius)
昆提利安
昆图斯·库尔提乌斯·鲁福斯
撒路斯提乌斯
老塞内卡
塞内卡
莫鲁斯·塞尔维乌斯·诺拉图斯
圣希多尼乌斯·阿波利纳里斯
西利乌斯·伊塔利库斯
斯塔提乌斯
苏埃托尼乌斯
叙马库斯
塔西陀
泰伦提乌斯
特土良
提布鲁斯
瓦莱里乌斯·安提亚斯
瓦莱里乌斯·马克西姆斯
马库斯·特伦提乌斯·瓦罗
维莱伊乌斯·帕特尔库鲁斯
Verrius Flaccus(英语:Verrius Flaccus)
维吉尔
维特鲁威
古希腊
埃里亚努斯
阿米达的埃提乌斯(英语:Aëtius of Amida)
阿庇安
阿里安
卡西乌斯·狄奥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第欧根尼·拉尔修
哈利卡纳苏斯的戴欧尼修斯
迪奥斯科里德斯
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
盖伦
赫罗狄安 (叙利亚)
弗拉维奥·约瑟夫斯
尤利安
利巴纽斯(英语:Libanius)
琉善
保萨尼亚斯 (地理学家)
菲罗斯特拉图斯(英语:Philostratus)
特拉勒斯的弗莱贡(英语:Phlegon of Tralles)
佛提乌
普鲁塔克
波利艾努斯
波利比乌斯
波菲利 (哲学家)
普利斯库斯
普罗科匹厄斯
西里西亚的辛普利修斯
索佐门
拜占庭的斯特凡诺斯
斯特拉波
狄米斯提厄斯
狄奥多勒
约翰·佐纳拉斯
佐西姆斯
城市首都
罗马
梅蒂奥拉努
拉文纳
特雷维里奥古斯都(葡萄牙语:Augusta dos Tréveros)
君士坦丁堡
尼科米底亚
色米姆
大城市
亚历山卓
安条克
阿奎莱亚
贝里图斯(英语:Berytus)
博洛尼亚
迦太基
君士坦丁堡
埃伯拉肯
大莱普提斯
伦蒂尼恩
卢格杜努姆
卢泰西亚
梅蒂奥拉努
庞贝
拉文纳
罗马
士麦那
温多博纳(英语:Vindobona)(维也纳)
瓦卢比利斯
罗马建立的城与镇列表
列表(英语:Category:Ancient Rome-related lists)
古罗马主题
战争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wars and battles)
战役列表
罗马-伊朗关系(英语:Roman–Iranian relations)
罗马内战
罗马帝国朝代
罗马皇帝列表
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执政官列表
独裁官列表
民选官列表
财务官列表
护民官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tribunes)
古罗马女性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women)
氏族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gentes)
政治机构
法律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laws)
教皇格言列表(英语:List of pontifices maximi)
军团类别
将军类别
将军列表
军团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legions)
罗马帝国遗产(英语:Legacy of the Roman Empire)
罗马名字列表(英语:List of Roman nomina)
气候(英语:Climate of ancient Rome)
希腊罗马地理学家列表(英语:List of Graeco-Roman geographers)
罗马建立的城与镇列表
古罗马背景小说(英语:Fiction set in ancient Rome)
古罗马背景电影列表(英语:List of films set in ancient Rome)
古罗马主题列表(英语:List of topics related to ancient Rome)
古罗马主题 « 史前欧洲中世纪 »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FAST
ISNI
VIAF
2
3
各地
挪威
智利
西班牙
法国
BnF data
阿根廷
加泰罗尼亚
德国
意大利
以色列
芬兰
美国
瑞典
拉脱维亚
日本
捷克
澳大利亚
希腊
韩国
罗马尼亚
克罗地亚
荷兰
波兰
葡萄牙
梵蒂冈
学术
CiNii
艺术家
MusicBrainz
新西兰国立博物馆
艺术家联合名录
人物
德意志传记
Trove
其他
CONOR
瑞士历史词典
SNAC
2
Id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