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东西南北“四极”,比现代超出多少?

2025-10-02 21:48:58 世界杯大力神杯

▲蒙古四大汗国各不相属

除了汉、唐外,元朝是另外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强盛王朝,同样在拓展疆域上颇有建树,但元朝不等于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和他的子孙征服的、囊括大半个欧亚大陆、总面积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当然不能都算成中国故土。

东极

浩瀚无垠的海洋挡住了中华先民的步伐,但太平洋的西北岸仍有大片陆地,使古代中国的“东极”有了拓展余地。从目前史料看,古代中国的“东极”应该出现在12世纪的金朝。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其最东部的行政区叫恤品路,因恤品河(即绥芬河)而得名,下设多个猛安、谋克,也就是女真族政权最基层的军事兼民政单位,证明这种统治是切实有效的。

▲古代中国“东极”由金朝实现

恤品路的实际管辖范围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区域,直抵日本海。如今这些地方属于俄国的滨海边疆区。作为金朝女真族的后裔,清朝绘制过金朝在该地区的布防图,留下了较为详细的资料。

目前已得到证实的、金朝留下的“东极”是在库页岛上,19世纪日本开发库页岛时,考古发现了不少金朝的城寨遗址,如“卡拉霍通”、“内豁疃”等等,与金朝留下的文字记录能够对应上。

▲库页岛风光

蒙古灭亡金朝时没有放过库页岛,1285年左右,蒙元军队占领库页岛一带,并在岛的最南端建立了一个军事要寨果伙堡,目前已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

明朝的奴儿干都司和清朝的吉林将军都对库页岛实施过管辖,直到19世中期才结束。俄国和日本一南一北入侵库页岛,当地的费雅喀人奋起反抗,终因实力相差悬殊而失败,1855年俄日两国瓜分了库页岛。

▲1855年库页岛被俄日瓜分

深陷鸦片战争后危机的清朝,已经顾不上这个“东极”了。因此,古代中国的“东极”长期保持在库页岛,大致相当于东经145度的范围,比今天的东极黑瞎子岛更加向东。

西极

与“东极”不一样,往西是宽广的欧亚大陆,能一直延伸到万里之外的欧洲,但帕米尔高原(葱岭)无情地堵住了这个梦想。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丝绸之路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帕米尔高原同时也隔绝了东西方文明的早期交流,从欧洲一路杀过来的亚历山大大帝,因为无力征服帕米尔高原而转向南方的印度。

▲帕米尔高原是中国西部的有力屏障

使处于战国后期的中华文明失去了与欧洲文明的碰撞,也许是一场充满血与火的碰撞,从而给后世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马其顿方阵VS秦军大阵,想想都令人激动。

从汉武帝凿通西域开始,中国对西部疆域的经营在唐朝达到了顶峰。有意思的是,开拓“西极”的皇帝并不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创下“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而是因为怕老婆出名的高宗李治。

▲影视剧中的秦军大阵

武则天的丈夫李治表面平庸,实际上却不乏开疆拓土的雄心,古中国的“西极”濛池都护府或波斯都督府,都是由高宗李治设立的,武则天至少在这方面并没有超越他。

濛池都护府隶属于大名鼎鼎的安西大都护府,是唐朝击败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部后的657年,在中亚内陆药杀水(今锡尔河)区域设立的次一级都护府,治所在碎叶,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濛池都护府西至咸海

濛池都护府管辖范围最西端到达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差不多在东经60度,比起现在的西极乌恰县向西推进了13个经度,折合约700公里。

濛池都护府经过多次撤消和重置,在天宝元年(742年)被突骑施所灭,前后存在85年。9年后,安西唐军与阿拉伯军队在怛罗斯打了一仗,唐军虽然战败但损折不大,仍然对整个西域维持着有效统治。

▲波斯都督府只存了两年多

此时距离安史之乱还剩下4年,安西都护府也即将面临灭顶之灾。中原王朝此后再也没有恢复濛池都护府故地,永远失去了这个“西极”。

而波斯都督府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段传奇。被阿拉伯灭国后,波斯王子俾路斯恳请唐朝助其复国,条件是从此以唐朝为尊,永为蕃属。高宗因而在661年设立波斯都督府,以波斯最东端的锡斯坦省作为俾路斯复国的根据地,并封俾路斯为波斯王。

▲波斯都督府后来改为波斯王属地

从地理上看,波斯都督府比濛池都护府更偏西一些,但相差不多,而且存在仅两年便被阿拉伯帝国攻灭,俾路斯王子旅居长安直至逝世。因此,不少史学家没有将波斯都督府算进中国疆域。

安西都护府覆灭后,唐朝彻底退出了对西域的经营。元朝的西界大致在阿尔泰山至玉门关一线,西域中亚地区分别由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统治,它们与元朝是并列而不是隶属关系。

▲哈萨克的大玉兹中玉兹是清朝藩属国

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哈萨克的大玉兹和中玉兹表示臣服,使清朝疆域再一次深入中亚,抵达巴尔喀仟湖一线,距离古战场怛罗斯尚有数十公里,更不用提咸海了。

南极

与其他三个方向相比,古代中国向南方推进到极限的时间要早得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便命60万大军南下,征服百越地区,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

随着秦朝灭亡,赵陀率三郡自立为南越国,虽然后来又向西汉臣服,实则仍保持着自主状态。汉武帝不仅击败了北方的匈奴,更将南方完全置予朝廷的统治下。

▲西汉疆域包括大半个越南

西汉分南越国为九郡,其中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位于如今的越南境内。日南郡位于越南中部,最南端的象林县城在今天越南会安市附近,北纬16度左右。

中原王朝对日南郡象林县的统治持续到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哪里还顾得上遥远的象林县。趁此机会,当地百姓群起而叛,汉廷被赶出日南郡,再也没能恢复。

▲日南郡深入越南中部

隋唐对东南亚的经营不太上心,这也难怪,此地又热又潮,瘴气横行,让中原军民望而却步,且远离中原王朝的统治核心,各朝各代都不太容易在此投入太多资源。

元朝对越南的征战同样遭到失败,成就还不及西汉。另一方面,元朝一度将缅甸蒲甘王朝纳入版图,设立缅中行省,接近印度洋,但没有比象林县更加靠近南方。

▲元朝曾经征服过缅甸

这样一来,古中国的“南极”应当是象林县的南界,据估算应当在北纬14度,北回归线以南,与古书记载的“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相符,太阳出现在北方,其实这也是日南郡名字的由来。

比起今天的“南极”曾母暗沙,古中国“南极”其实是向后退的,但不是中国疆域在收缩,而是因为古代对海疆不重视,南海及所属岛屿并没有被计算在疆域内。

▲强大蒙古铁骑对热带丛林也无可奈何

如果仅比较陆地疆域,如今中国大陆最南端在湛江市,大约北纬23度,即使算上海南岛,也不超过北纬18度10分。所以,古代中国“南极”的北纬14度仍然更加靠南。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一段小插曲,元朝曾经在1291年出动水陆联军,打败爪哇岛上的信诃沙里国,扶植起亲元的新国王。哪知,新国王一站稳脚跟随即赶走了元军。

如果仅以驻军为标准,中原王朝的军队向南最远踏上了爪哇岛,越过赤道到达南纬8度左右。不过,后世普遍不认为这是古代中国的“南极”。

北极

相对来说,古代中国“北极”缺乏精确地点,只有一个较为模糊的地理界限。北方的极端严寒令古人望而却步,连以坚韧又耐寒而著称的蒙古人都对遥远的北方没有兴趣。

长城以北那片大漠是历代中原王朝重点防范的对象,从商周到明朝,中原王朝与北方胡族打了无数次战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原王朝的兴衰,胡人更是愈战愈强,直至两次入主中原(元、清)。

▲有专家对巨大的元代疆域图表示疑问

遗憾的是,尽管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人力物力代价,也不止一次地清廓大漠,中原王朝却很难在北方大漠建立稳固的统治,400毫米等降水线决定了农耕民族的极限。

第一个在漠北设立行政机构的又是唐朝,在647年设参天至尊道,管辖归附的东突厥各羁縻州府,其中的余吾州大致在贝加尔湖附近,向北延伸到安加拉河。据古文记载,余吾州出现了类似极昼的天文现象,推算在北纬57-58度左右。

▲元朝对北方的实际统治范围接近于金朝

从现在地图上看,元朝的北疆一直延伸到北冰洋沿岸,似乎应该是古代中国的“北极”。但是,这只是历史学家的推测,暂时没有相应的实证。

根据现代学者研究,元朝在北方设立的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管辖范围并不比唐朝和金朝更靠北,基本在贝加尔湖和南西伯利亚一线,毕竟再往北去只有寒冷,没有任何征服价值。

▲元代史书记录了极昼现象

确实有元朝官员到过北极圈以北,看到过极昼,可还不能证明元朝管辖过此地,而且元朝史书从来没有提到过北冰洋沿岸民族,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过全国性的日影观测,最北端的坐标是北纬63度,与俄罗斯城市雅库茨克相当。专家由此认为元朝对北疆的有效管辖范围应该在北纬58-60度之间。

▲敦守敬主持了全国日影测量

至此,我们归纳一下古代中国的“四极”,这些都只是估算值。

东极——库页岛,东经145度

西极——咸海,东经60度

南极——越南广安市,北纬14度

北极——北海观影所以南,北纬58-60度

▲古代中国“四极”示意图

精确的国境线是近代产物,古代中国自然不可能有,也没有这个必要。中华文明更关注的是生活在疆域上的、活生生的人,“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难怪有人说,中国其实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代疆域》、《史集》、《汉书·地理志》、《太平广记》、《元史》、《汉书》、《史记》、《越南史略》、《旧唐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