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入小区后,电动车究竟能停在哪?
新建小区在停车位建设初期就会预留符合标准的非机动车停车库,但是由于出口少,坡度陡,上下停车很不方便,利用率非常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即使预留了地上停车棚,也是容量小、地点远,形同虚设。
老旧小区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楼道内、道路边、绿化带旁都成了非机动车的“安身”处。私拉电线充电、厅堂楼道内停车、占用消防通道及登高平台等问题屡见不鲜。
所以很多小区关于这个话题的矛盾点集中在:如何以及在哪里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和充电棚?
以选址为例,部分居民尤其是底层业主,担心新建的电动自行车棚距离自己居住的楼层较近,一旦发生火灾难免殃及。
也有部分业主担心停车场人员流动性大,日常生活中会有噪音产生,影响居住环境。还有一部分业主因为自己家没有电动车而根本不参与讨论,导致问题只能不了了之。
谁能决定如何划分
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位?
这是一个需要社区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公司、业委会三方共同推进,且每一个环节都有多方治理主体参与的复杂问题。
很多小区物业服务公司一刀切,撤掉充电桩,所有电动车不得进入小区,业主们只能把车停在距离居民楼很远的街区,更不说没地方充电的问题。
所以业主们都在围攻物业,让物业给出解决办法。但其实物业也是“有苦说不出”。
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小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只是在小区业主原有停车秩序基础上依据物业服务合同对停车位进行有序管理,无权改变小区的规划。即使是利用小区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也必须先征求全体业主同意。
如果小区业主认为既有的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目前的小区车辆停放现状及要求,可向业委会提议,并通过召开业主大会的形式由小区全体业主进行表决决定。
这里划一个重点,属于全体业主的共同资源,其分配办法由业主委员会召开业主大会决定。
此外,属地政府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应参与制定住宅小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停车棚规划建设方案及管理方案,并明确配套充电设施、停车棚的颜色、规格等建设标准,物业主管部门应予以指导,物业公司加大对区域内非机动车辆的日常停放管理。
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位
规划的正面案例
来看看“别人家”小区是怎么解决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如何既能将电动自行车移出楼栋架空层,同时又能保障小区住户就近停放、方便外出的需求?白云区汇侨北社区则将目光聚焦在开发社区内部分可利用的角落空间上。
据汇侨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伟清介绍,如今划为电动自行车停车棚的区域,原先划有约30个汽车临时停车位。为了让住户的电动自行车可以就近停放,物业方选择将一楼架空层到停车场出入口之间80米长的路段改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预计新建三个停车棚后,这里可以提供1000个停车位,基本解决小区住户的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
李伟清说,新建的停车棚由物业管理公司出资,预计花费40万元,不仅会加建雨棚,还将设置充电口,并根据消防安全的要求同步安装喷淋设备和干粉灭火设备,还有监控设备,确保一旦发生起火意外时可以及时处置。并且,在停车棚区域还会设置隔离带,防止一部电动自行车着火后出现“火烧连营”的情况。
老旧小区还可以推广使用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柜,鼓励住户采取电池入柜放置充电的使用策略。
“堵”是权宜之计
“疏”才是根本之策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电动车需求在城市中的普及,道路上的危险行为、车辆停放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起起惨痛的案例,越来越严格的管理规定,就可以完全杜绝危险不再发生吗?当然不可能。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
首先,肯定是车主要有安全意识。很多车主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用电安全缺乏足够重视,才会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其中80%的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90%的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而且,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相比其他火情更难扑救。
坚决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是全体业主需要谨记于心的基本安全常识。社区的长效治理需要每个居民的共同维护。
其次,合理地表达并争取小区电动车停放权益。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讨论可行方案,并投票表决,通过合法合规的方法解决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难题。
天秤业委会工作台的电子投票小程序是根据民法典设计的,投票满足国家法律要求,业主身份认证、投票实名认证,让投票结果具有法律性。应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业主投票信息不可篡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