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行业专家交流纪要 1、多晶硅价格情况当前价格:主流上市三家报价居多,棒状硅致密料方面, 通威 、大全价格相近,约40元;协鑫颗粒硅报价36...
来源:雪球App,作者: 不明真相的群友,(https://xueqiu.com/2416893682/342405526)
1、多晶硅价格情况
当前价格:主流上市三家报价居多,棒状硅致密料方面,通威、大全价格相近,约40元;协鑫颗粒硅报价36-38元,不稳定;青海利豪、亚洲硅业等报价与颗粒硅相近。合盛硅业上周无成交单。相比上一周,整体报价平均上升10%左右,约提高3-4元。价格影响因素:7月3号相关会议后,新疆、内蒙等地工信和统计局对企业用电量、固定投资、硅粉价格等进行审计,部分企业为覆盖成本线而提高报价。但硅片厂硅料产量不少,持观望态度。同时,电池片尚未启动涨价流程,此轮涨价能否持续存疑,且多数硅料企业40元左右的价格仍处于亏损状态。
2、产业链相关情况
硅片价格:随着硅料报价上升,硅片价格也跟进上涨,涨幅约11-12个点。如183.75R规格硅片,含税价从一片0.93元涨至1元以上,但即便加价10%多仍处于亏钱状态。
成交量与下游接受程度:目前电池片承压,下游接受程度有待观察,整体成交量情况受电池片涨价与否及市场观望态度影响,后续走势不明朗。
行业现状与政策预期:七月份多晶硅产量增加,但需求端下滑,企业受政策端成本审核影响有涨价动力。业内认为下半年国内市场不会如传闻般无订单,海南出台新电价政策,且欧洲库存清理后有采购行为。对于多晶硅产业后续是限产还是新增产能解决内卷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
3、企业成本与竞争力
头部企业竞争力:若按成本线以上报价,部分硅料厂可能难以生存。大全、新特、通威、协鑫等头部厂商相对有成本优势。其中,协鑫在流化床技术上有突破,颗粒硅成本低,随着纯度提升竞争力增强,相比棒状硅在电费成本上优势明显,如流化床只需700度左右温度,而多晶还原炉需1400度左右。
二三线厂商困境:二三线厂商成本比头部厂商高,一公斤可能贵20元左右,且N型率低,即纯度较差,竞争力不足。为维持市场份额,可能采用亏本销售或低开工率方式,如部分厂商反应室20台还原炉子只开两台,以节省成本。
4、成本审核相关
审核内容与范围:市场较多提及按全成本审核,全成本包含原材料、水电、直接人工、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硅料设备折旧在满产状态下占全成本2%-3%。
审核执行与影响:单厂审核速度较快,上市公司查ERP系统三天左右可完成,但审核规则不明确,是设定行业平均成本还是各厂商单独成本未知。若按不低于成本价销售,成本高的产能可能无法销售,或加速产业产能整合,但从市场和政策角度看,产能整合实操性较弱。
5、库存情况
硅料库存:硅料库存一直维持在40万吨左右,只多不少,硅料厂库存相当于约两个月用量。硅片厂商库存没有外界想象多,一般支撑15-30天生产,约10万吨不到,相当于硅料厂库存的1/4左右。
库存对价格影响:尽管硅料厂商库存较高且在高价报价,但因价格已较低,且从硅料到组件成本传导影响较小,下游对价格敏感度低,加上2025年厂商心理和投资策略与2020年不同,因此库存问题导致价格崩盘可能性不大。不过若库存压力过大,厂商可能选择降低开工率以挺住价格。
6、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与库存关系
各环节价格趋势:硅料和硅片价格强联动,电池价格相对弱势,因电池外卖需依赖组件厂,空间易被压缩。组件价格受市场博影响,若组件能涨价,电池或有活路,否则希望渺茫。从历史看,电池厂商在产业链中常处于受伤地位。
价格传导与行业影响:若硅料价格能回到成本线以上,整个行业链压力有望舒缓,确保行业不太会亏损。组件出口退税取消对行业价格影响不大,因可与老外协商让其承担部分成本,且欧洲更关注能源转型是否划算。
7、期货与厂商行为
期货市场与套保:头部厂商有专人负责期货套保,目前期货价格在成本线附近,厂商可能已开始少量参与套保动作。
成本与开工率:若按不低于成本销售,有成本优势的老牌厂商会提高开工率,但因同一厂商不同产能成本有差异,只有技术领先的产能可能满产,老产能或逐渐关停,如内蒙大全有成本优势,名义产能20万吨,实际约二十三四万吨。
8、价格限制与市场反应
价格限制可行性:限制价格拉到4.5-5万元一吨,部分大厂部分产能可盈利,但很多厂商仍难生存,二三线厂商有退出意愿但缺乏合适窗口。抓到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较易,但处罚执行细节不明确,行政机构处罚更具效力。
价格与品质关系:按成本线定价可能导致产品品质差异,因成本与品质相关,当前产品质量普遍较差,存在通过降低品质来降低成本销售的可能,这使得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在实施上存在困难。
Q&A
Q:目前多晶硅市场各企业的价格情况如何?
A:主流上市的三家报价较多,棒状硅致密料方面,通威大概到40块钱,大全价格与通威一样,协鑫的颗粒硅现在大概是36-38元,报价不稳定。利豪、亚硅等企业报价与颗粒硅差不多,因其产品质量相对没那么好。合盛硅业上周无成交单。相较于上一周,平均报价上升了10%几,至少报高了3-4块钱。
Q:多晶硅价格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A:与7月3号的会议有一定关系,现在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新疆和内蒙的企业,工信和统计局有内部工作团队核实用电量、固定投资、硅粉价格等并做审计,企业为覆盖成本线会把价格往上报。
Q:您说的多晶硅价格是报价还是成交价?市场上更高价格的说法情况如何?A:所说价格是可以成交的单。虽然有报价,但硅片厂有一定硅料产量,都持观望态度
Q:硅片价格情况如何?
A:随着硅料报价上升,硅片价格也,跟进,涨了大概11-12个点左右。之前183.75R的硅片含税价一片是0.93元,现在已上一块钱以上,但即便加价10%几,目前硅片还是处于亏钱状态。
Q:目前多晶硅40块钱左右的价格成交量以及下游接受程度如何?
A:目前电池片还未正式启动涨价流程,很难判断这波涨价能否持续。对于多晶硅产业后续是用限产还是新增的办法解决内卷问题有待讨论,目前没有支撑价格稳固的点。大部分硅料企业在40块钱左右基本还是处于亏损状态,是否亏现金不确定。
Q:目前多晶硅产业现状是七月产量增加、需求下滑,但企业仍有动力,主要受政策端和成本审核端变化影响,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成本审核清后企业是否会按不低于成本价报价?
A:这种情况并非反直觉。一是国内并非如传闻在531之后没订单,部分省自治区已陆续出台新电价政策,如海南新稿件电价显示光伏发电老电站四毛多,新电站部分参与市场交易,价格并不糟糕,下半年国内仍会有一定市场量;二是欧洲经过约15个月,库存已清理不少,后续会有陆续采购行为,如知名批发商贝瓦阿姨已积极布局采购和渠道生意。若硅料厂按成本线以上报价,可能导致部分硅料厂倒闭,从技术端和大环境看,能存活的硅料厂不多,如大全成本不高、新特自有发电电成本便宜、通威成本较低且能与下游电池片联动、协鑫在流化床技术上有较大突破,颗粒硅成本低有竞争优势。而大部分二三线厂商成本无法支撑按成本线以上报价运营。
Q:现在二三线硅料厂商对价格持什么态度,是没中标还是跟随策略?
A:二三线厂商一直活得辛苦,成本比头部厂商高很多,一公斤产品价格比行业标杆如大全和通威贵约20元,若不亏本销售就接不到订单。且二三线厂商N型率较低,即N型硅料纯度不高,更缺乏竞争力。所以他们只能采用低价策略拿订单。
Q:二三线厂商成本高还低价拿订单,处于加速失血状态,为何还坚持在市场里?
A:多晶硅产业需连续开机,高温反应停机后重新升温耗能大,不停机成本会大幅上升。硅料除电费外其他成本占比小,一个10万吨多晶硅厂只需约700人。二三线厂商并非上市公司,他们把设备、建筑等算成沉没成本,会选择时不时开机,如一个反应室有20台还原炉子,只开2台,既能在市场保持一定出货量、刷存在感,现金成本亏损也不会特别多。
Q:为什么市场上较多提到按照全成本审核?按照全成本审核时,硅料在满产状态下折旧占比是多少?
A:当时协会做成本核算和推荐时算的是全成本。硅料设备大部分可按30年折旧,在满产状态下,硅料折旧占全成本的2%-3%,归到亏现金和不是亏现金没有太大差异
Q:全成本包含哪些内容?
A:全成本包含所有的原材料、水电、直接人工、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
Q:实际成交价有没有可能比报价低?
A:这种情况绝对会有,不仅限于光伏行业,在商业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低于报价的成交价很正常,且内部审批一般只需一天。
Q:成本审核规则是设定行业平均成本,还是每家厂商单独设定成本,不能低于自己的成本价?
A:现在很难确定是全行业所有厂都审核,还是只审核几家明星厂。而且后续不仅硅料硅片、电池片等环节预计也会做类似的成本审核。
Q:成本审核是按照每个生产基地审核出一个成本,还是以上市公司作为一个主体审核出一个成本?
A:从任职经验来看,每个基地成本差异较大,尤其是硅料环节基本靠电价驱动,各地电价不同导致成本有差异,理论上有必要审核每一个基地。
Q:如果严格按照不低于成本价销售硅料,是否会加速整个产业的产能整合?
A:从市场和国家政策角度看,头部几家企业凑钱并购剩余硅料厂很难有实际操作空间.一是难以确定谁出资,二是存在钉子户问题,难以统一邀约所有硅料厂商放弃产能,三是国家有反不当竞争和反垄断法律规定。不过有两种情景可能发生,第一种是国家介入管理,要求按成本生产,那么无需并购,高成本产能会自动被市场淘汰;第二种是棒状硅逐渐失去竞争力,流化床硅会替代棒状硅,下游拉晶厂也在为适应颗粒硅生产改造炉台,未来颗粒硅与棒状硅的折价可能消失。
Q:最近行业内头部厂商有较大的多晶硅采买动作吗?
A:与5、6月份相比,最近采买只是开始慢慢恢复,并非达到新高峰。此前531事件前采买积极,临近531时各大硅片厂商采买出现断崖式下降。
Q:目前行业各个环节的库存情况如何,对价格变化有何影响,硅料厂商库存是否还在增长?
A:硅料库存基本维持在40万吨左右,只多不少。硅片厂商手上的硅料没有外界想象的多,最多能支撑15-30天的生产。硅料厂库存约有两个月的量,硅片厂库存不到一个月,若硅料厂库存40万吨,硅片厂合理库存大概不到10万吨。
Q:现在硅料厂商手里面库存是怎么变化的?
A:这与之前的地震、涨水枯水期相关,硅料厂和硅片厂情况差不多
Q:当前硅料厂商库存多却报高价,后续是否会因去库存而低价销售,导致价格回落?
A:厂商还有不开机这条路可选择。库存问题并非 2025 年才有,2020 年也存在,当时价格和现在差不多,所以不太可能因库存问题导致价格再次崩溃。现在价格已很低,上涨 10%(如涨三块钱)对终端影响很小。2025 年和 2020 年情况不同,各大厂商心理活动和投资策略都有变化,下半年不太可能出现 2020 年那样激烈的竞争形势。硅料价格有向上风险,至少会回到各自成本线水平,赢家可能是协鑫,因其成本与其他厂商差异较大,成本二十几块钱。
Q:产业链各环节中,目前哪个环节相对库存较低,可能率先涨价?
A:认为是硅料和硅片。电池相对较难,因为硅料和硅片与硅料强联动,会跟着硅料涨价:而外卖电池的上升空间会被组件厂吃掉。从产业布局看,硅片、电池片、组件三个下游环节中,电池片被夹在中间,只有在自身电池片满开工且组件仍不够用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外购电池片。
Q:在硅料环节进行成本审核,后续在硅片、电池环节也做类似事情,是否能将组件价格从上游往下游传导,从而抬升组件价格?
A:只需要把硅料端价格控制好就够了。只要硅料适当涨价,整个产业链压力都会得到舒缓。硅片肯定会跟着硅料涨价,组件因有终端,相对比较强势。只要硅料价格回到成本线以上,基本上可以确保整个行业不太会亏损。
Q:如果组件端出口退税取消,对行业价格会有什么影响?
A:不会有太大影响。可以跟国外客户说明以前中国有退税,现在没有了,让他们承担原本退税的部分(原本承受4%,现在再承受9%)。因为中国组件本就在亏本卖,价格便宜,对于国外尤其是欧洲来说,他们更关注能源转型是否划算,如果划算,他们能够接受这9%;如果觉得没必要,那就另当别论。
Q:期货价格涨上来后,厂商会不会有套保行为?
A:头部的几个厂商一直有请专人负责套保相关事宜,虽然谈不上活跃,但有专人负责。
目前认为厂商应该已经开始有少量参与套保动作,他们有资金开仓位。
Q:如果按照不低于成本销售,低成本的厂家会不会大幅提高开工率?
A:有成本优势的厂商肯定会选择满开工。2025年全市场真实需求大概在100-108万吨左右,允许有成本优势的厂商满开工,但不是所有有成本优势的厂商都能全产能满开工。而且同一家老牌厂商内部,不同地点、不同技术路线的产能成本差异很大,只能是技术领先的产能做到满产,技术落后的产能不可能满满产。
Q:头部厂商是否会保持较新的低成本产能板块,逐渐关停老的高成本产能?A:是的,头部厂商会这么做,且不同产能之间成本差距较大,如果差距不大,厂商不会开新产能。例如内蒙大全有成本优势,名义产能20万吨,实际约二十三四万吨。
Q:新疆给予企业电价优惠降低成本,情况如何?
A:虽然新疆给予企业电价优惠能降低成本,且在耗能和碳足迹方面有优势,产品在欧洲更有市场竞争力,但现在外销难做,欧盟开始抓碳足迹和涉疆问题
Q:将价格拉到4.5-5万元一吨,还有人愿意退出吗?收产能计划还进行吗?
A:4.5-5万元一吨的价格,仅部分大厂的部分产能可以开始盈利,很多厂商仍无法盈利,他们停留在五六万的成本水平,很难继续生存。二三线厂商有退出意愿,但找不到好的退出窗口。因为产能闲置亏损不多,且要考虑设备供应商的欠款和银行的态度,若完全退出,供应商和银行可能都不会答应,所以处于焦灼状态。
Q:“不低于成本销售,否则处罚”这件事具体的可行性如何?谁来监督执行,谁来处罚?违规的厂家是否会认可这个处罚?
A:行业内没有特别好的信息,不清楚是谁来管。抓到企业是否低于成本价销售并不困难,硅粉价格大家都差不多,主要是用电,查电表就能知道。如果是有行政能力的机构进行行政处罚,企业大概率会接受:如果是自律机构,其执行能力较差。
Q:如果大家按照各自的成本线去定价,成交价格方面是会有一个市场成交价,还是各家价格会有差异?
A:成交价格会趋向统一。因为有头部厂商牵头,其质量好、价格好、供货量大,其他企业不按照大势走就难以交易。在普通商业景气度下,头部多晶硅厂商会有微利,毛利率大概在5%左右,净利润与之相差不大,且费用不多。
Q: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与成本相关,有可能生产出品质差但成本低的产品这对最终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A:现在生产的硅料、硅片等产品质量都很差。以棒状硅为例,在1100度基本是最小工作温度环境,多耗点电致密料的比率会高很多,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进行销售是可行的。
Q:“不低于成本价销售”在实施上是否有漏洞和困难?
A:会有困难。目前产品质量已经很差了,棒状硅不见得比颗粒硅好到哪里去。$通威股份(SH600438)$ $隆基绿能(SH601012)$ $大全能源(SH688303)$